江苏省招商引资工作经验总结
1 积极推进民间多元化招商
江苏省各级政府都把扩大利用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统揽当地经济全局的“一把手”工作,对各级政府和部门实行目标考核和动态考评制度,通过政府通报的形式表彰先进、鞭策落后。
在招商方式上,强调综合性招商与专业性、专题性方式招商相结合。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加强各类主题招商,加强专业性、小分队的招商,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积极加强境外招商代表网络的作用,江苏目前已经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招商代表,这些招商代表为所在国家和地区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江苏的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并发挥了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招商的覆盖面,建立点面结合、覆盖各重要区域的海外招商引资网络。
此外,江苏还极为重视招商信息网络的建设,广泛应用电子手段,建立了信息获取、分类、筛选、分析、处理、配送、跟踪、落实的快速反应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信息互动,大大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2 打造招商引资重大活动平台
江苏举办了江苏发展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等重大活动,并且形成了长效机制,有力推动了江苏资金、人才、技术的汇集。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与世界各国开放合作,着力融入全球创新链,并建立了覆盖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40条”政策,推动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创新服务进一步向企业集聚。
3 加强规划引导,统筹项目流转
江苏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建设,合理规划,突出特色,逐步形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参与国际竞争为目标的产业分工格局,省级高新园区完成以提升地方产业结构为目标的产业部署。
省内各城市都鼓励各开发区根据“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园区集约”的原则和产业布局特点,以优势产业为基础,明确各自的产业定位,形成各自的核心竞争力,错位发展。如南京提出加快沿江开发,打造“三大产业密集圈层”战略;苏州实行“四沿”产业战略布局。
4 以产业链招商,实施“基地型”、“龙头型”高端战略
比如,南京制定了汽车、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五大产业沿江发展战略,每个产业都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每个开发区重点发展一两类产业,集中力量攻关基地型、龙头型项目。
如汽车工业园区以福特汽车项目为核心,专门成立攻关领导小组,市领导亲自挂帅,一抓到底。以汽车产业为主的南京江宁开发区,现已成功引进了美国福特、意大利菲亚特、南汽跃进、日本森田等一批汽车制造企业,未来几年内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辆,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这些全球大型汽车生产跨国公司落户江宁,引起大批跨国公司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关注,已有近百家汽车配套商来江宁开发区考察,预计这里将形成800―1000家汽车配套产业规模。通过龙头项目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和协作配套,吸引外资形成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
同时,江苏各地开发区也普遍实施差别化招商,突出特色,提升功能的发展战略。以无锡市为例,其省级以上开发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强度2.8亿元;市级重点开放园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投入近0.6亿元。全市各级各类重点开发区创造了全市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85%的外资和60%的外贸出口。新批15个超亿美元特大项目有12个集聚在园区,园区总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8%,全市53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中有46家落户在园区。苏州则明确谢绝5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进入开发区。
5 瞄准产业转移目标,实行高密度专业化招商
在利用外资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江苏明确提出招商引资要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特别应注意分析和预判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特点、动态和方向,抓住重点国别和地区、找准主攻目标,采取“密集轰炸”、“大兵团作战”与“小分队跟进”相结合的招商方式,以求取得实效。
上世纪90年代末,江苏瞄准台资“西进北移”的发展态势,苏州、无锡等地提出“总攻台商”的战略,做到“天天有人在南方、月月有团去台湾”。而近年来随着台湾产业从台湾岛和珠三角向长三角的转移和布局已基本完成,江苏招商引资的战略重心则转向“重攻日韩,拓展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