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汇报范文 >

构建新时代新型党支部__引领乡村_省略_川眉山市农村基层党建的调研与思考_车晓蕙

点击数:
构建新时代新型党支部 引领乡村振兴 ———四川眉山市农村基层党建的调研与思考 □ 车晓蕙 一、引言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推动乡村振兴,农村基 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 展推动力如何至关重要。2018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支 部工作条例(试行)》施行,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党 支部工作的基本法规,成为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基本 遵循。11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中国共产党农村 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 全面领导、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对于打赢 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从严治 党向基层延伸、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2018 年 11 月 18 日至 24 日,新华社党校 2018 年 秋季班三支部 9 人组成调研组,赴四川省眉山市以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基层党建”为主题进行了深入调 研。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脱贫攻坚战 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社 会组织形态、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农村 传统的组织方式、领导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眉山市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 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以组织优化引领农村改革发展, 实现党的领导在农村各领域的全覆盖,增强基层党组 织生机活力,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力推动了农 村基层党建和农业产业发展相融共促、互动双赢,初步 搭建起以新时代新型党支部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产组 织体系。 二、传统型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建在行政村上的基层党组织与产业发展 “两张皮”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 展的集约化规模化趋势日益明显。目前,眉山市已全面 完成农村各类产权确权和登记颁证,全市农村土地流 转率达 44%,其中彭山区流转率达 70%以上。各种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 业、现代化农业园区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过去以 行政村为单位设置的党组织“手臂短、触角窄”,已经显 得力不从心。 (二)农村资源整合加速,传统基层党组织面临“小 马拉大车”“老马拉新车”“弱马拉重车”的问题 随着农村产权改革的深入,农村产业发展的灵活 性明显增强,产业发展打破了过去以村镇为单元的地 域束缚,呈现出跨村、跨乡镇,集约连片规模发展态势。 大量农村人口向区域相对集中、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基 础设施配套相对健全的中心村(社区)转移。与此同时, 一些村受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党组织带富能 力弱等影响,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比较落后,迫切需 要新的力量拉动,新的力量统筹。 (三)农村社会“空心化”“老龄化”“多元化”带来的 挑战 一是农村社会“空心化”的挑战。作为劳务输出大 市,眉山市农村超过三分之一人口、80%以上的青壮年 常年在外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 题突出,农业生产缺人手、产业发展缺人才、急难险重 事件缺人力“三缺”现象凸显。 二是农村社会“老龄化”的挑战。农村社会老年化 进程加快,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问题 比较突出,基层党组织存在干部选拔难、党员发展难、 活动开展难的“三难”问题,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 虚化、边缘化的现象严重。 三是农村社会“多元化”的挑战。随着农村外出人 才返乡创业、城市居民下乡置业逐渐兴起,新兴农业经 营主体日益增多,农民兼业化日趋明显,村党组织与农 民传统利益联结方式正发生变化,农村党组织协调各 类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组织优化引领农村改革 发展 针对传统组织体系服务产业力不从心、传统农业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覆盖不到 位等问题,眉山市精心谋划实施“战斗堡垒”工程,在以 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农村党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基 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通过组织振兴的“党建杠 杆”撬动农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创新组织架构,构建产业链融合引领型党组 织体系 党组织应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眉山市积极探索 将党组织建设融入产业发展的需要,产业发展到哪里, 支部就建到哪里。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联系客服

微信号:28990899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